191.第191章_四合院:百倍返还
笔趣阁 > 四合院:百倍返还 > 191.第19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191.第191章

  接下来又是一阵严刑逼供,很快就得知原因。

  本子方面因为忌惮李建东,所以才派人来暗杀他。

  警卫处顺藤摸瓜,又找到了两名敌特分子。

  这只是敌特分子中的冰山一角,肯定还有敌特分子隐藏在人群之中。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蹦出来几个人,对李建东进行暗杀。

  于是上面领导,又多安排了两名警务员。

  三个人轮班,保护李建东。

  这个待遇,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大领导。

  大领导退休之前,是部里的一把手,也只是配了一个三级警卫员而已。

  李建东现在是三名警卫员一起保护他

  可想而知,上面领导对他有多重视。

  不过李建东配得上这个保护。

  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研发出了小汽车。让咱们的汽车工业提升了质的飞跃。

  上面的大领导还亲自接见了李建东,跟他闲聊了20多分钟。

  别小看这20多分钟,就算是接待一些小国家的首领,恐怕也就是这个级别。

  在李建东离开的时候,大领导还答应了他一个请求。

  那就是继续让李建东参与到一些被限制的行业生产中,比如自行车,电风扇,电冰箱以及电视机等。

  在这个时期,这些东西都是不允许私人交易买卖的。

  连买卖都不行,更何况生产了。

  一旦被发现,甚至会被判重刑。

  但李建东用他的实力证明了,让他参与进来,可以大大的加快,国家该行业的发展速度。

  领导也愿意为他开绿灯,给了他一份其他人都没有的特权。

  这也算是给李建东的一份奖励吧。

  而对于李建东来说,这也算是一份意外之喜,本来他的目标只是彩电。

  彩电多少也算一点高科技,如果等到咱们自己研发出来,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李建东参与进来,做这些东西就要简单许多。

  他的计算机已经快要满级了。再加上他的缆机机械工程师。这两样结合加起来。想要造一台电视机并不难。

  李建东现在连计算机都可以设计出来,就更别说是电视机了。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研发计算机的时机。

  计算机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如果想要发展的话,需要国力的配合。

  之前连研发一款小汽车都要被本子人的敌特暗杀。如果是研发了计算机,这可就是得罪的是鹰酱国啊。

  现在大国跟鹰酱国之间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鹰酱国一直是想把大国,当作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他们是绝对不允许计算机,这种领先时代的高科技被大国掌握的。

  所以一旦想要研发计算机。必定会遭到鹰酱国的狙击。

  国力不足的话,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不但计算机会被别人抢走,还有可能引发战争。

  并不是李建东在危言耸听。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鹰酱国为了保证它的科技霸权,在历史上可是已经针对多个国家进行过打击。

  如果鹰酱国真的要打击大国的话,恐怕又要晚崛起二十年。

  所以在大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之前,李建东是没有打算研发计算机的。

  但是,在这期间研发一点电视机,占有一下国内的电视机市场,顺便赚点钱这倒是可以的。

  回到家之后。

  还没进家门,李建东就发现门口停了一溜的自行车。

  原来是40号院的住户们,知道李建东今天去见大领导,都过来想要听听大领导跟他说了什么?

  那可是只在收音机里听到过的人物,他们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真人呢。

  “李建东,你厉害了,竟然连大领导都接见你。”

  “是啊,咱们院儿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人物,真是让人羡慕呀。”

  “大领导长的到底是什么样啊?跟报纸上一样吗?”

  “大老领导的身体怎么样,还好吧?”

  “你跟大领导都说什么呢?有没有提到咱们院儿呀?”

  “你是去的南中海吧,那里跟咱们街道比有什么不一样?”

  住户们七嘴八舌都表现的很兴奋。

  虽然见到大领导的是李建东。

  但他们跟李建东是一个院子的,以后说出去也有面子呀。

  现在多问一些问题,等以后碰见了别人也好有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建东看着众人,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邻居们这么疯狂,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

  自己这次见的是大领导,连李建东自己现在都还非常激动呢。

  秦淮茹也在旁边,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眼睛里满是骄傲。

  儿子们也都相当兴奋。

  “咳咳,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就是闲聊了一下,另外大领导鼓励了我几句,让我继续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发光发热。”

  李建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虽然说是闲聊,但闲聊中谈的也都是一些正事。

  只不过,李建东现在还没有想清楚接下来该怎么走。

  其实,想要赚钱的话,不管是生产自行车还是电风扇,都是比较赚钱的方法。

  现在人民的购买力已经稍微提升了,对自行车和电风扇等小物件的需求也比较多,最主要的是造这些东西,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

  随便找个人开厂子就能搞定。

  有贾东旭在能源厅当领导,李建东这边也不用发愁钢材的供应。

  可以说赚钱会非常的轻松。

  但李建东并不想做这一些东西,不管是自行车还是电风扇,都是谁做都可以的

  别人也可以做,李建东就不打算浪费这个精力,在这些东西上面。

  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他的目标也不是为了赚钱。

  和住户们聊了半天,终于把他们都打发走。

  李建东才开始静下心来想未来的路。

  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李建东决定先从电视机开始做起。

  等电视机做好后,接下来再搞录音机和录像机。还有照相机甚至冰箱空调等等。

  这些东西,国内的企业都还处于萌芽阶段。

  甚至连萌芽阶段都算不上,有好多东西连进口都没有。

  如果一旦国外的企业加入进来,很快就会占领国内所有的市场。

  李建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代,但是他曾经听父辈们说过,在他父辈生长的那个年代,所有的科技产品几乎都是被洋货垄断。

  也正是因为这一样,导致他们后来五六十岁的时候,还依旧觉得只有国外的东西是好的。

  几十年都站不起来。

  李建东的收徒系统给他的知识,都是来自2023年。

  在那时不管是收音机还是照相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一个程度。

  尤其是收音机这种东西,就连小学生做实验都可以研究一个。

  所以,李建东用了没几天时间,就把这些东西都研发出来了,反正也不需要性能太好。

  刚开始,能够照出相,录下音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生产。

  这些科技类产品的生产,最大难度在于,其中有一些晶体管。

  这个东西,不是普通的机械加工厂就能做出来的,还是要专门的科技公司。

  对于这些高科技的企业,李建东当然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值得相信。

  毕竟,人性很难经得起考验。

  万一被敌特盯上了,或者是被外企收买了,到时候也是一些麻烦。

  所以李建东把高科技这方面,交给了自己的三儿子。

  三儿子李玄宗今年也已经成年了。

  从小就在香江长大,三儿子接受的教育反而比大儿子跟二儿子更多。

  让他来接手高科技公司,也是最恰当的。

  不过,李建东想要在北城开这种高科技公司,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毕竟,北城这边的高科技人才有断层。

  之前的十年,知识青年都去下乡。

  已经10多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

  这种文凭怎么来发展高科技呢?

  总不能,让李建东什么事情都亲手去干。

  所以,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李建东还是决定让儿子去香江,从那边先开一些晶体管厂,到时候等时机成熟了,再回内地开厂也来得及。

  关键是技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第2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李建东就把自己的三儿子叫了过来。

  “老三,你现在也已经是大多岁了,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什么规划?”

  三儿子摇摇头道。

  “爸爸,说实话,我对未来还没有什么规划,我总感觉自己跟北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认识的许多人都说不到一块儿,好像大家思维之间有鸿沟。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三的神情有些沮丧。

  现在他大哥和二哥都已经能独当一面。

  只有他现在还一事无成。

  要知道他今年也已经25岁。

  这个年龄虽然在香江不算大,但在北城已经算是老男人了,而他现在没有事业也没有对象。

  如果,他真的条件不好也就罢了,可事实上他不但是湘乡大学的高材生,还是李建东的儿子。

  所以,现在这个机遇,让他感到有些给家里人丢人了。

  李建东点点头。

  对于三儿子的这些情况,他虽然不说感同身受,但也能够理解。

  老三从小就在香江长大,回到北城后,融入不了,和其他人之间思想有代沟也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有他的大哥二哥,以及秦淮茹在香江陪着他,他的思想恐怕会变化的更多。

  于是李建东说道。

  “老三,我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了,确实北城这边还比较落后,但是这里才是咱们的家乡,不管咱们是在哪里长大,咱们的根始终是在这里,这你一定要记住。”

  老三点了点头。

  “爸爸,这我知道,这里是我的根,我没有嫌弃他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

  李建东嗯了一声,继续说道。

  “这个事情我帮你想过了,北城这边确实不太适合你,所以我打算让你追随你大哥,一起回到香江。

  你大哥在那边准备搞电视机显像管工厂,你过去以后先跟着你大哥干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你再带着成熟的团队回北城这边来开工厂。”

  “另外,我这边最近闲着无聊,捣鼓了一些专利,你也可以一起带到香江去,看看能不能跟你大哥一起,把这些专利都生产出来。”

  李建东从公文包里取出几份文件。

  这里面是关于照相机和收音机,以及录音机等产品的专利。

  这些东西,现在国内想要造出来的话都不是很容易,就算能造出来,想要大规模的突破,也不简单。

  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造出来以后,不能光是给供应国内市场。

  李建东的目标是把他们销往国外,抢占外国人的市场。

  所以,在内陆生产的话,很容易被人抵制,但在香江生产的话就无所谓了。

  毕竟,香江现在还是租借给日不落的,而日不落,已经从世界老大的地位上跌下而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他们的地方发展科技,比较容易出头。

  老三听到李建东的话,眼睛里顿时闪耀出了光。

  “爸爸,我听你的,你看我什么时候去香江找大哥比较合适?”

  李建东想了想说。

  “随时都可以,只要你做好准备。不过,去了那边以后,也要经常回来看我们,我跟你妈年龄都大了,坐飞机不容易,到时候喊上你大哥,逢年过节都回来看看。”

  秦淮茹在旁边,也是想这么说。

  虽然4个孩子。

  但是每一个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哪个也不想让他们离开。

  只不过,他也知道孩子们都需要有他们自己的未来。

  不能打着疼孩子的名义帮助他们。

  那不是一个好母亲应该做的。

  “妈妈,你们放心吧,等我到了香江那边稳定下来之后,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

  老三笑着说道。

  旁边的秦淮茹提醒,“到了那边早点找个女孩结婚,你现在都25岁了,在北城这边人家都叫你老光棍儿。”

  听到这话,老三也是一阵无语。

  自己二哥还没结婚呢,他这个老三着什么急呢?

  不过,他嘴上也不反驳,点点头说道。

  “妈妈,我记得了,等去了香江,我会认真留意好女孩的。”

  这几天。因为儿子马上就要离开。

  李建东天天在家里陪着妻子和儿子。

  一家人分开这种事情,确实是比较容易伤感。

  但这也没办法。

  这是每个家庭早晚都要经历的事情。

  只要知道远方的孩子们过得还不错,当家长的也就放心了。

  而这几天,其他地方也都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轧钢厂的汽车生产线建立起来了。

  一辆辆小汽车开始制造,首批是供应北城的大领导们。

  大领导们之前一直出坐着洋人产的小汽车,第一次坐上自己生产的小汽车,一下子就感觉腰杆子直了。

  对于自己国家的工业能力,信心也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

  老百姓们看到领导都是坐着自己的国产车,心里对国产车的印象,自然也是大大地增加。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于洋货的崇拜也自然而然的下降。

  这正是李建东想要看到的事情。

  想要让国货崛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些老一辈人的思想。

  另一边。

  刘海中那边的布料厂也已经正式开始运转。

  布料厂才刚刚开始,每天只能产出几十匹布。

  这个数量不算多,但也不算小。

  李建东有钱,初期的投资就比较数量大,一下子上了好几套设备,工人招了几百名。

  刘海中重新当上了领导,一时间也是干劲十足。

  虽然布料厂的员工没有轧钢厂那么多,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布料厂的一把手,可以说厂子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他来决断,这可比在轧钢厂当那个工会会长要牛逼多了。

  而有了权力的刘海中,也并没有膨胀。

  反而做工作更加认真起来。

  每天都守在车间里,紧紧盯着工人们的生产。

  一把手亲自盯生产,这让车间工人们的压力很大,一个个工作中丝毫不敢偷懒。

  因为李建东给的工资比较高,所以就算工作很辛苦,他们也都干得很带劲儿。

  这也是布料厂能够产出日产近百匹布料的最主要原因。

  这些布料产出之后,销量也是非常不错。

  的确良的布料,因为颜色比较花哨,再加上布料轻薄穿在身上舒服。

  所以,一上市就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

  原本确良进入内陆市场之后,一度价格可不便宜。

  但,李建东直接从外面进了机器和原料,自己搞生产,成本一下子降下来许多。

  再加上是在自己商场里出售,这个价格自然也就被他打下来了。

  因为的确良布料的上市,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

  这就导致李建东的商场,在短时间内客流再次大增。

  这个结果也是于莉所没有想到的

  为此,他还赶紧给销售员们,增加了加班费,每天商场的开业时间也延长了两个小时。

  再就是40号院的小作坊那边。

  阎埠贵被贾张氏整天上门求的烦了,这几天也找到了一个新的住处。

  这是一个独门独院。

  距离南锣鼓巷,不远也不近。

  非常符合阎埠贵的需求。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一点。

  一个独门独院的房子,竟然要4000块钱?

  如果换到以前阎埠贵,肯定是舍不得花这么多钱来买一个房子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阎埠贵现在因为小作坊,一个月就能收入600多块钱。

  4000多块钱也不过就是七个月的收入而已。

  于是,阎埠贵很快就把房子买了下来,紧接着找了个贾张氏不在家的时候,偷偷让人上门,把家里的东西都搬了过去。

  等贾张氏回来,发现阎埠贵家门上锁,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这个院里的住户,就算家里没人也不会锁着门的。

  贾张氏趴在窗台上往里面看了看,发现空空荡,顿时两眼都傻了。

  她有点不敢信,怎么一点也没听说啊。

  所以,才来到赵瘸子家问。

  “老赵,蕙兰,你们知不知道老阎一家去哪了?我早上出门的时候,还看到他们呢,怎么中午家里就没人了?”

  赵瘸子跟李慧兰当然知道,阎埠贵一家已经搬走了。

  阎埠贵一家只是防着贾张氏,并没有防其他人,甚至走的时候还特意跟院里的人打了招呼。

  于是李慧兰想了想,就说道。

  “张嫂子,老阎他们一家今天搬走了。”

  “什么?在这里住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搬走了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vicm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vicm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